《易經・繫辭上》云:「一陰一陽之謂道,繼之者善也,成之者性也。」這句話揭示了天地運行與人世間一切現象的根本原理,也為我們指出了應對人生種種挑戰的核心智慧。
所謂陰陽,並不僅僅是對與錯、成與敗、快與慢、明與暗的簡單對立,而是一種宇宙的運行規律,是對立中有互補,消長中有平衡,透過這樣的動態組合,萬事萬物得以生生不息。正因如此,我們不應過度糾結於片面評價,而應學會承應天道、理解人道、體會事道,並將之運用於實際生活之中,為社會造福,為人類服務。
在現實生活中,陰陽智慧無處不在。
小孩子總想快快長大,長大後卻常遺失了那份天真。這正是一種「陽盛則陰衰」的現象:當我們極力向外追求長進與成就時,內在的純真與柔軟卻可能漸行漸遠。教育現場也常見如此。當我們以為是在輔導學生時,實際上更多時候,我們是在教導家長──學會聆聽、理解與包容。因為孩子的問題,往往是家庭能量失衡的投射。
戀愛與婚姻亦然。若夫妻雙方皆能秉持「一陰一陽」的思維,相互補位、體諒與成全,即使有衝突也能順勢而化,成就一個安樂之家。反之,若雙方皆爭強好勝、互不相讓,家庭自然難以和諧長久。
在職場、在組織、甚至國與國之間的互動,也是如此。若我們能從陰陽的角度看待他人與對方的立場,懂得轉換視角,許多衝突與誤解便不會輕易發生。當我們用東方「一胎化、二胎化」政策的觀點去看非洲的人口策略,若只站在自我立場評價對錯,便容易陷入偏見;而若能以陰陽的觀念去理解「彼此不同的時空背景與生存環境」,我們將更容易達成理解與和平。
陰陽觀也提醒我們對待不同年齡層要有智慧的彈性:小孩要用榜樣來引導,老人則需要像孩子一樣被哄、被照顧。這就是陰陽的轉化與對待──柔中有剛,剛中有柔,進退之間見功夫。
乃至於生與死,也不例外。在東方文化裡,我們為先人設靈台、焚香紙錢、超薦功德,這不只是儀式的完成,更重要的是渡化人心;西方的彌撒與追思會,雖不焚紙錢,但其內核同樣是引導生者反思、感恩、放下。從陰陽角度看,這些都不只是超度亡者,更是「超度活人」,讓留下來的人心有所安,有所昇華。
因此,所謂「一陰一陽之謂道,一文一武之謂道」,不僅是形而上的大道,更是生活中無所不在的智慧。當你從陰陽的角度去觀察世界、看待關係、理解人性,你會發現,每個人、每個文化、每段歷程,都在陰陽中尋求一個平衡。
而如果你對這樣的智慧有共鳴,想更深入了解這門千古不變卻又與時俱進的智慧,我誠摯邀請你來找我聊聊。我將從命理學的角度,幫你剖析人生的節奏、關係的糾結、事業的契機,協助你找回那個最合乎陰陽之道的自己,走出專屬你的人生路。
作者簡介:
奧剛能量命理師葛志鵬老師,擁有25年命理授課經驗,以一分證據一分信仰為信念。服務客戶遍及台灣、大陸(北京、上海、珠海、橫店)、澳洲、美國、泰國、馬來西亞、新加坡。身兼作家與企業命理師,致力於以專業知識助人解惑。
#奧剛能量命理師 #葛志鵬老師 #一陰一陽之謂道